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婚姻家庭纠纷 >> 文章正文
父母对子女姓氏意见不一如何处理?
阅读选项: 自动滚屏[左键停止]
作者:彭洋  来源:  阅读:

  【案情】

  张某(男)与陈某(女)结婚一年后陈某生下一男孩。由于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为此,在为小孩户口登记时,双方各自要求男孩随自己姓,且各不相让,为此,张某起诉到法院,要求法院按照当地习惯判令陈某排除对陈某决定男孩随其姓陈的妨害。

  【分歧】对本案的处理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我国婚姻法第22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陈某要求婚生小孩随自己姓,符合法律规定,不具有违法性,也不够成对张某的侵权,应驳回张某要求陈某排除妨害的诉讼请求。

  第二种意见认为:我国婚姻法第22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实践中未成年子女的姓名权一般都由父母双方共同协商行使,但协商不成时,可能会产生法律上的积极冲突,即父方与母方都要求小孩随自己姓。对此冲突的解决,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按照法律适用的精神,法无明文规定者,从习惯。而按照社会现状,婚生小孩有随父姓的习惯,据此,法院可支持张某的诉讼请求,判决陈某排除对陈某决定小孩的姓氏权的妨害。

  【评析】笔者比较认同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我国民法通则第99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未成年人的姓名权由父母双方共同协商行使。但我国婚姻法第22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属选择性条款规定,立法意图是为父母双方协商子女姓氏时提供法律依据,同时也可能协商不成而产生法律上的积极冲突,法律没有规定冲突的解决原则。根据实践中父母协商行使子女姓氏权时,除了考虑未成年人的有利成长、方便使用等各方面因素外,主要是遵照当地的社会习惯做法。因此,虽然习惯不是我国正式法律渊源,但当法无明文规定时,考虑到人们的情绪稳定与生活的稳定,照顾习惯感情,产生冲突时可以参照习惯做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本案应按第二种意见的原则尽量做好双方的调解工作,或并列采父母双方的姓氏,待小孩成年后由其自行决定姓氏。

  作者单位:河南省襄城县人民法院

】【关闭窗口
    站内搜索
 
    点击排行
·2009年山东省律师事务所..
·2009年度济宁律师事务所..
·邓玉娇案一审刑事判决书
·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在..
·办理住房公积金授权委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
·司法鉴定机构名册(山东..
·许霆案一审判决书
·长期未提供劳动的,双方..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友情链接 | 管理登录